電力行業作為高危行業之一,注重安全生產至關重要。隨著電力行業的迅速發展和項目規模的擴大,管理難度也隨之增加。電力智慧工地集成了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借助實時監控和智能預警等多種技術手段,可對電力工程建設項目進行全方位、精細化和智能化管理。這種管理方式能夠有效降低安全事故風險,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提高工程建設的效率和質量,降低建設成本,同時推動綠色建造和可持續發展。
本篇文章,知行華智為大家整理了12個電力智慧工地的應用案例,包括火電、水電、風電、光伏、核電和輸變電等工程領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火電智慧工地
01 國家能源集團浙江公司北侖電廠
北侖電廠的智慧工地系統集成了視頻監控、數字廣播、人員定位、AI行為識別和國產BIM(建筑信息模型)五大模塊。通過這些模塊的協同工作,實現了對工程建設全過程的智能化管理。
02 國能廣投北海電廠二期擴建工程
2023年12月7日,國能廣投北海電廠二期擴建工程的智慧工地管理平臺開發調試順利完成,并成功上線運行。隨后,2024年6月,該工程的智慧工地引入了深基坑監測系統。此項目在數字化智能化應用理念下充分展現了其技術力量,以5G+智能設備物聯網體系為中心進行建設,實現了全廠范圍內的5G網絡覆蓋、智能AI識別、塔機與升降機的監控、環境監測、臨邊防護、水量與電量監測數據的上傳和可視化管理等功能。通過實時、全面和智能的監控管理以及信息共享,該項目確保了現場各生產要素(包括人員、設備、物料、工法和環境)的高效運行,并采用智能化方式改進了施工現場人員和設備的組織和交互模式,以確保工程的安全高質量推進。
03 中南電力天門蔣場99兆瓦風儲一體化工程
中南電力天門蔣場99兆瓦風儲一體化工程采用了“云、大、物、移、智”等先進技術,通過電力智慧工地平臺的綜合運用,實現了風電項目基建施工現場的智慧化工器具庫,打造了“1+2+N”新能源項目的分級管理體系。
04 昌邑海洋牧場與三峽300MW海上風電融合
昌邑海洋牧場與三峽300MW海上風電融合試驗示范項目是山東省首個啟動的海上風電和海洋牧場融合試驗示范項目,總裝機容量達到300MW。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借助5G+AI可視化監管系統,實現了對海上風電建設施工過程的智能化監管。該系統能夠實時監測運維作業船舶在出發、停靠過程中的行為,通過成熟的AI算法進行自動檢測、抓拍記錄和實時告警,以減低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并降低管理成本,彌補了傳統監管技術的不足。
05 寧夏電力寧東光伏基地
寧東150萬千瓦復合光伏基地項目是全國首批1億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之一。該項目嚴格遵循集團“兩高一低”要求,并積極應用了十項先進技術和九項科技成果,致力于打造智慧工地、智能監測和智慧運維三維一體的智慧光伏示范樣板。
06 雅礱江卡拉水電站
位于涼山州木里縣雅礱江中游規劃第7級的卡拉水電站是一座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最高壩高達123米,總裝機容量為1020兆瓦。該電站通過智能建設平臺實現了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電站建設。主要功能包括智能業務管理、三維協同設計、智能建造應用、智慧工地應用以及智能決策指揮。
07 烏東德水電站右岸地下電站
烏東德水電站位于金沙江下游河段,主要用途是發電,同時兼顧防洪,裝機容量為10200兆瓦,是一項一級大型工程。壩頂高程為988米,最大壩高達270米。水電六局先后承接了烏東德水電站的13個標段和48個重要節點的施工任務,并通過數字化方式使工程更加智慧。
08 遼寧清原抽水蓄能電站
遼寧清原抽水蓄能電站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BIM、虛擬仿真等信息技術,以電站的三維模型為基礎,建立了數字化電站系統平臺。該平臺與大壩填筑碾壓監控系統、質量驗評系統、智能化焊接數據監測系統、鋼絲繩斷絲自動監測系統以及安裝間虛擬仿真布置等相互配合,構建了完整的電站智慧工地建設系統。
09 田灣核電7、8號機組
田灣核電站的7號和8號機組由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控股。作為項目業主,江蘇核電有限公司負責田灣核電站的建設管理和商業運營。由于多家建設單位參與施工現場,江蘇核電開發了田灣核電站7號和8號機組的智慧工地管理平臺。該電力智慧工地將施工現場劃分為79個安全網格化區域,并配備了安全網格化負責人。智慧工地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系統中顯示的各個網格的基本信息,在系統發出預警時迅速找到相應的施工責任方,提高工作協同效率。
智慧工地能夠彌補人員現場檢查的缺漏。2021年7月14日,連云港遭遇強降雨,智慧工地指揮中心的值班人員根據現場監控攝像頭傳來的畫面發現,有施工人員躲進了工地某個洞內避雨。與此同時,洞口的水位迅速上漲并倒灌進洞里。通過及時處置,超過10名工作人員成功安全撤離,避免了淹溺事故的發生。
10 徐大堡核電項目
徐大堡核電項目的一線工程人員佩戴智能安全帽,手腕上戴有智能手環。通過一個大屏幕,項目指揮中心可以監控到工地各個角落的實時情況。利用人工智能智能分析技術,可以識別各類違規行為。為了實現對重點區域和關鍵環節的全面監控,徐大堡核電項目的電力智慧工地管理平臺依賴于搭建在現場的無線網絡、攝像頭和無人機。這些設備可以從不同高度和角度對現場進行航拍,項目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項目指揮中心大屏和手機移動端實時、全面地掌握現場施工情況。
11 白鶴灘-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白鶴灘-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國家“西電東送”重點工程。該工程額定換流容量為800萬千瓦,新建線路長度為2121公里。工程于2023年6月23日投入全容量運營,旨在保障浙江的能源供給、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能源清潔化水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網浙江電力在白鶴灘工程打造了智慧工地。該工地應用數字化和智能化平臺,對工程進度、安全、質量、人員組織、物資管理、設計、環保水保、數字檔案、黨建、技術經濟、工程日報、臺風預警、天氣預報、安裝環境監測等進行全面管理。在各種前沿科技的加持下,該工程從開工到投運僅耗時14個月,創造了令人稱奇的成就。
12 南鄭110千伏變電站
南鄭110千伏變電站是國家電網公司在全國范圍內試點建設的18座智慧變電站之一,也是國網河北電力在雄安新區打造的智慧標桿變電站。作為一座智慧標桿,南鄭110千伏變電站在建設初期便設立了29項樣板先行示范工藝,并引入和改造了19項智能裝備。此外,工程還自主研發了6項智能化施工裝備。該工程始終將“建造智能,智能建造”理念融入工程建設中。
以上,就是知行華智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12個電力智慧工地的應用案例,大家都了解了嗎?智慧工地在電力行業、化工、能源等諸多領域均有廣泛應用,有了智慧工地技術的加持,電力、化工、能源等方面的工程建設效率顯著提升,安全隱患大幅減少,項目管理更加精細化,資源利用更加高效,有力推動了行業智能化轉型。智慧工地項目管理軟件有什么作用?想知道的話趕快來知行華智官網上進行了解,如果還有更多疑問,歡迎在知行華智官網上留言探討(留言咨詢流程和入口: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留言 )!